网站首页 论坛精选 站内信息 流年运势 风水吉祥物

群经之首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与白话解释,长虹大师道德经解读第八部分: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至第八十一章

发布时间:2022/10/20 点击次数:2299


群经之首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与白话解释,长虹大师道德经解读第八部分: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至第八十一章

(本文作者是淮南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茅仙洞清天观秘书长王长虹)

 

道德经第一章至第十章    道德经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章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至第四十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至第五十章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至第七十章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至第八十一章


写在前面的话

 

 20221014日,适逢壬寅年九月十九圆通自在天尊慈航道人观音大士功果圆满、成道升天日。淮南市道教协会在山南新区城市国际中心会议室举行与时俱进弘扬优秀道教文化讲经活动。我在发言中说过两点,第一点,《道德经》公认的作者是道祖老子,根据现代的考证与研究,《道德经》历代都有完善修改,才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点,历来解读道德经的大智慧,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十个字包含深刻的哲理,今天我们上网去搜索一下,也会看到多种多样的解释。个人觉得“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能够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大道、天道。如果“道”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那就固化了、僵化了,也就不存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悟道在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教师讲的是师道师德;在座有经商做生意的善信要讲商道;作为官员公职人员讲为官之道;君王有帝王之道,否则就是无道昏君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道立于一、化生万物”,各行其道才是王道、大道。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知不知,上。

2、不知知,病。

3、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知道自己的盲点在哪里,最好。

2、不知自己的盲点在哪里,缺点。

3、正因为把盲点当作缺点,才可以说他没有缺点。

4、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盲点在哪里,所以他没有缺点。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3、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4、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5、故去彼取此。

 

1、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胁,那么统治者的危机就会来临。

2、不要侵害人民生存的空间,不要搅乱人民正常的生活。

3、惟有不引发人民厌恶,人民自然不会厌恶你。

4、因此圣人,自知自明却不自以为高瞻远瞩,自爱自尊却不自以为贵人一等。

5、所以去除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2、此两者,或利或害。

3、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4、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勇于违反天道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勇于顺从自然则会活的潇洒自如。

2、这两种不同的勇敢,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3、上天不会放过所有的罪恶,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就是圣人也很难了解。

4、天道的规律,在不争中以善取胜,在不言中以善回应,在冥冥中不召自来,在悠然中以善谋划。

5、天网浩瀚飘渺,稀疏但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恒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斩。

4、夫代大匠斩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1、人民不怕死,怎么还能以死亡来恐吓他们呢?

2、若使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应该对那些为非作歹者,我把他们抓起来按照刑律杀头,看谁还敢?

3、我们应该秉持由司杀者执行死刑,如果任何人都能代替司杀者执行死刑,这就好比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

4、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则是很少有人不把自己的双手弄伤的。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2、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4、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民众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的税赋过多,因此才饥饿。

2、民众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的妄为,因此才难以治理。

3、民众所以轻死而挺而走险,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奢侈使得贫富悬殊,因此民众才轻死而挺而走险。

4、所以唯有不执着于今生享乐的人,才比那些过份看重今生享乐的人更贤明。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2、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3、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5、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就会僵硬。

2、草木在活着的时候也都是柔弱脆嫩的,死了就干硬枯萎。

3、因此坚强是属于死亡一类,柔弱是属于活着一类。

4、所以自视兵强而发动战争则不可能赢得胜利,树木强硬则必然因为枯萎而被折断。

5、强大的处于下降趋势,柔弱的处于上升趋势。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3、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4、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天道的自然的法则,不像怕断弦的满弓吗?顶极的自然会抑制它,弱势的自然会保举它;多余者必遭损伤,不足者必得补充。

2、天道的自然之规律,损伤多余者而补充不足者。

3、人为之道则不然,损伤不足的以奉献给有余的。

4、谁能把多余的奉献给天下?只有得道的人。

5、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他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圣贤。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4、正言若反。

 

1、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而攻坚克强的能力,却没有能胜过水的,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2、这个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能实行的。

3、所以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

4、正义的言辞应当令人反省。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2、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3、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4、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1、和解大的仇怨必留余怨难消,怎么可能达到善终?

2、因此圣人虽然执有有利的契约,但不会因此强迫人偿还。

3、所以有德之人只会用契约来明确责任,无德之人却利用契约来彻底击倒对方。

4、上天之道无亲无疏,却永远赐福与善人。

 

道德经第八十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小邦寡民。

2、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5、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当人类进入小邦寡民式的理想社会。

2、便不会再有百十号人共享一个器皿的现象,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用舍近求远。

3、家家虽然有舟有车但大多都是摆设,虽然能看见盔甲兵器却无陈列之处,人民从结绳的启示中获得更高智慧。

4、品尝着甘甜的佳肴,欣赏着美丽的服装,享受于安居的生活,陶醉于快乐的民俗。

5、邻里之间相互观望,鸡犬之声相互闻听,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与白话解释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5、天之道,利而不害。

6、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信者的言语不一定甜美,甜美的言语不一定可信。

2、善者的动念无需要诡辩,诡辩的动机不一定是善。

3、真知者没必要博览群书,博览群书者未必有真知。

4、圣人不为自己积攒财富,既然一切为了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既然一切给予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

5、上天之道,利天下而永无妨害。

6、圣人之道,为天下而永不贪争。


 



QQ: 664285275 450957508  微信wxbgf1(最后面是数字1)

在线财神网淘宝店     技术支持: 讯网